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

遂宁风土人情

发布时间:2014-06-09      点击率:

第一节宗教


    新中国成立前,市境就有佛教、道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和伊斯兰教。1951年,各县支持天主教、基督教开展“自治、自养、自传”的革新运动,摆脱了国外教会的控制,走上“独立自主、自办教会”的道路;支持佛教、道教、伊斯兰教开展民主改革,废除封建宗法制度,实行民主管理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,宗教场所遭到严重破坏,宗教活动停止。1978年后,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,宗教活动逐步恢复。1985年,市委、市政府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《关于印发〈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〉的通知》,市、区县均成立了落实政策领导小组,先后复查落实宗教界人士政策13人(件),清退宗教团体房产总面积23,661平方米,历年房租款、房屋折价款21,995元,清退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查抄财物及私房问题的5户,清退文物4件、图书416本,实物折价4,134.35元。市、区县政府按政策相继批准开放宗教活动场所,满足信教群众的需要。至2005年,全市共开放宗教活动场所87处,其中佛教71处、道教10处、天主教3处、伊斯兰教2处、基督教1处。成立爱国宗教团体6个,佛学院1所,宗教学研究会1个。有宗教教职人员351人,教徒100余万人,其中佛教、道教人数众多,天主教、基督教次之,伊斯兰教较少。2005年,宗教界代表人士中有市人大代表11人、区县人大代表5人,市政协委员6人、区县政协委员6人。

    佛教    汉代传入遂宁,唐代传入蓬溪和射洪。佛教在遂宁、蓬溪、射洪三县盛行。唐永泰元年(765年)克幽禅师到遂宁住持广德寺开山阐教后,高僧辈出,曾主领川、滇、黔300余山,获历代帝王11次敕封,誉为“西来第一禅林”。清末民初,遂宁县广德寺清福和尚、成元和尚海外求经,弘扬佛法,驰誉中外。民国时期,遂宁、蓬溪、射洪三县均成立有佛教分会。1953年,遂宁县有寺庙94处,有僧尼主持39处,僧尼151人,居士162人。1958年,射洪县有寺庙58处,僧15人,尼35人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,寺庙佛像被毁,房屋被占用。建市后,落实宗教政策,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相继开放了一批佛教活动场所。据统计,至2005年,全市共开放佛教寺庙71处,其中位于市城区3处、船山区10处、安居区9处、射洪县15处、蓬溪县17处、大英县17处。僧尼由1985年的50余人增加至296人。

    道教    东晋时传入射洪县,元代传入蓬溪县,1943年,遂宁县成立道教协会,有道士209人。1948年,射洪县有道士147人。新中国成立后,绝大多数道士转事他业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,道教活动停止。1978年后,道教活动逐步恢复。建市后,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陆续开放的道教宫观共10处,位于市城区有长乐观,安居区有老君宫,射洪县有金华山观、楞严阁,蓬溪县有高峰山观、卧龙观。

    天主教    明末天主教传入遂宁县,清咸丰年间(1851-1861年),射洪县成立第一个天主教堂,有教徒60人。清光绪十六年(1890年),天主教传入蓬溪,发展教徒200多人。1913年,射洪全县教徒发展到1,500余人。1946年,遂宁县天主教堂接办由湖南迁来的仁爱中学,共设6个初中班,由神甫黄海若任校长。1947年,遂宁县有教徒2,235人(男1,650人,女585人),神甫4人。新中国成立初,遂宁县城仅存北门外教堂,有教徒500余人,神甫1人,修女4人,参加宗教活动的约150多人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,各县教堂被占用,宗教活动停止。1985年后,市天主教堂开始维修和新建,建筑面积达2,600平方米。至2005年底,全市有天主教活动场所3处。

    基督教    传入市境各县的基督教教派有卫理公会、公谊会和复临安息日会。卫理公会。清光绪二年(1876年),美国牧师谷良真来遂宁,在县城北辰街买街房建住宅,并在对街建礼拜堂(又称福音堂)。同年,基督教传入蓬溪县城。1913年,美国传教士岳太太到遂宁,在北门外(今裕丰街)建立华美教堂。1923年,城区有教徒100余人。公谊会。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,英国伦敦西差会派教士梅益盛等两人在射洪县发展教徒,建立公谊会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,教士梅益盛到遂宁县传教,清宣统元年(1909年)在县城南门外购地12亩(0.8公顷),建礼拜堂初创教会,名遂宁公谊月会,传教区域达遂宁、蓬溪两县。1915年,遂宁县城区有教徒120余人。复临安息日会。1949年秋,由传教士宋茂华成立于遂宁县城北辰街,当时有教徒5人(男1人,女4人),学友8人(男1人,女7人)。蓬溪县安息日会教务活动由遂宁教会分管。新中国成立初,蓬溪尚有教徒72人。1953年,遂宁、蓬溪、射洪有卫理公会教徒33人,公谊会教徒29人,安息日会教徒13人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,基督教活动基本停止。1978年,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,基督教活动逐步恢复。1985年,市中区有教徒87人,蓬溪县有教徒6人,射洪县有教徒100余人。至2005年底,全市有基督教活动场所1处。

    伊斯兰教    清1875-1908年间,伊斯兰教传入射洪县。1927年,伊斯兰教传入遂宁县。1947年,遂宁县有回民35人。1949年,射洪县有回民45人。1964年,射洪县共有伊斯兰教徒57人,遂宁县有回民22人。1982年,遂宁县有回民32人,射洪县有回民112人。1992年,射洪县在太和镇城南保河村修建清真寺,建筑面积900平方米,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于1993年开放为伊斯兰教活动场所。2000年,遂宁市清真寺自养营业房建成。2004年9月,遂宁市清真寺管理委员会成立。2005年,全市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开放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2处。


第二节民俗

    一、生产

    秧酒     遂宁在民国时期,农户传承祭祀秧母田,请吃栽秧酒之习俗。第一天栽秧叫开秧门,要先敬秧苗田(又称秧母田),备丰盛酒食招待秧师(栽秧者)。新中国成立后,祭祀秧母田,请吃栽秧酒之习已停。20世纪80年代后,薄膜育秧、浅水栽秧、抛苗栽秧、机械栽插等技术开始推广。

    雇工    遂宁在新中国成立前,农村雇工分长年、月工、短工(又称“点工”)和放牛娃几种。其中,帮长年为按年计酬,雇主耕种田土多,雇工在2人以上的人家,确定一个有管理能力、且忠实的长年代为管理生产,称“当家长年”。通常在每年正月十六日上工,腊月十六日后结算工钱回家。

    工匠    遂宁民间有“从小不学艺,担断籮篼系(绳索)”之民谚。故民间有石匠、木匠、泥水匠、铁匠、银匠、铜锡匠、补锅匠、弹花匠、剃头匠、掏耳匠、骟匠、纸火匠等十几个行业的工匠,且各有劳作习俗和技艺。

二、生活

    服饰    遂宁境内服饰(穿着、打扮)受时代潮流影响,因男女、年龄、职业、地位、经济和兴趣喜好不同而多样化,各显特色。清代,男性裤子一般为扎腰接头长裤,妇女一般上衣长及膝盖,满襟大袖口,裤子为大脚长裤,出门拜客外系裙子。民国时期,男性穿中山服、西装,女性穿旗袍逐渐增多。新中国成立后,男子穿中山服、妇女穿列宁服,以灰、蓝两色为主,风行城乡,农村妇女仍有穿大襟短衣者。城乡男子冬天穿长、短大衣和棉制服较为普遍。大裆宽长腰裤逐渐淘汰,男女穿皮带束腰西裤的逐渐普及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服装款式不断翻新,色彩绚丽。男服在西装、卡克、T恤、休闲的大结构上,长、短、宽、紧式样变换繁多。女装以体现性感美为目标,追求花色、款式、新奇、入时。下装样式不断翻新,特别是女式,变换不迭,如绣花高腰裤、紧腰裤、喇叭裤、背带裤、中长裤、牛仔裤等,裙有紧腰大摆裙、褶裙、套裙,最短的“迷你”裙等,裤裙也有十数种,花色繁多。

    饮食    遂宁在民国时期,城镇一年四季以大米和麦面食为主,乡间秋冬以大米、红苕为主,春夏以大米、豌豆、杂粮为主,一日三餐。新中国成立后,城乡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,饮食习俗亦有所变化。20世纪80年代主食虽仍以大米为主,但讲究早吃饱、午吃好、晚吃少,按营养搭配三餐。城镇早餐有稀饭、馒头、花卷、汤圆、方便小吃以及鸡蛋、牛奶(粉)等滋补品;午餐一般吃干饭,菜肴比较丰富;晚餐一般吃面条,但暑热天多数时候吃稀饭。农村三餐逐渐改变以自产自食为主,讲究营养搭配和烹饪。

    居住    市境民居民宅建造各具特色,一般以家族建造成大院落或联院群居点。至民国时期,大家庭分家立户增多。新中国成立后,民宅仍为私有,政府倡导改草房为瓦房。20世纪70年代,农村私人建房逐日增多,多为砖(石)木架式结构。20世纪80年代以后,始有建钢筋混凝土二、三层楼房,造型也日益改观。20世纪90年代城乡建筑私房极盛,乡村已出现小院式装修房群,市县城区已有私建别墅。且仍沿旧习俗,如择吉、挂红、贴对联、放鞭炮、亲友祝贺等,只不过程序从简而已。

    行旅    遂宁境内在民国时期,无论出远门或走短途,多数以步行为主,少数出远门所乘交通工具以轿子、滑竿为主。20世纪40年代,城内始有黄包车和脚踏车。新中国成立后,轿子、滑竿和黄包车逐渐消失,而以脚踏车代步日增,20世纪70年代城乡公路的联网贯通,脚踏车、人力三轮车开始遍布城乡,成为人们日常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。20世纪90年代后出租车、摩托车和私人购买小型汽车代步开始显现。

三、岁时节日

    春节    俗称“过年”。原指农历正月初五,但民间从腊月二十三日至正月初五日,都叫“过年”。遂宁民间历来特别重视“过年”,不论贫富,家家户户都各尽其力准备过年。小康之家都要宰杀禽畜,灌香肠制腌腊,备办年货。还要赶制全家人穿戴的新衣鞋帽等。腊月二十三日送灶、祀灶神,家家户户开始进行大扫除,挂檐灯,贴春联、门神、吃团年饭、放鞭炮、祭祖先,尊长发给晚辈“压岁钱”,全家聚首谈天至深夜。正月初一子时,焚香烛,放鞭炮,敬天地。天明后,熟人相见以“拜年”!“拜年”!互相道贺。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规定春节放假三天。节日前夕,党政机关、厂矿、商店、学校等张灯结彩,贴对联,慰问人民解放军、军烈属、荣誉军人、离退休老人及“五保”老人,或举行团拜、座谈会等,已相沿成习。

    元宵节   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,其夜称元宵,又叫灯节,俗称“过大年”。遂宁在民国时期,元宵节户户门前挂彩灯,焚香烛,祀天地、祖先,全家吃汤圆,上街看龙灯游耍。新中国成立后,元宵节的活动已停止,但有的人家仍要团聚一起“过大年”。20世纪80年代以后,又沿袭旧俗。

    清明节    遂宁民间习俗踏青扫墓,全家携香烛、酒、肉、祭品到祖茔,祭祀、扫墓,表示怀念,称为“上坟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有的习俗仍旧,但有群众则凭吊革命烈士陵墓,各小学少先队员祭扫革命烈士陵园,缅怀革命先烈英雄业绩。

    端午节    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这天,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悬挂艾、蒿、菖蒲,中午吃粽子、包子、皮蛋、盐蛋、饮雄黄酒。民国时期,遂宁、蓬溪、射洪城区船民扎龙船,于江上举行龙舟竞渡。新中国成立后,仍吃粽子、包子、皮蛋、盐蛋,有的人家仍挂艾蒿、菖蒲。龙舟竞渡则偶尔举行,有时改为游泳比赛。20世纪80年代后期,在涪江、梓江、郪江、赤城湖、螺丝池湖、卧龙公园均举办有龙舟会。

    中元节    俗称“月半节”(农历七月十五),从农历七月十一日至十四日。遂宁民间家家迎请祖先亡魂,顿顿摆酒食供品奉献,如宴活人;还用白纸封钱纸成包,封面上写亡人和奉祀者的称谓、名字于十四日夜烧化,以供死者“冥中使用”。十五日晚,到城外烧化纸钱,泼水饭,叫做“施孤”(施舍孤魂野鬼)。新中国成立后,此俗流行,但形式简化,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流行较广,城乡几乎家家户户摆设供品,烧纸祭祖。

    中秋节    农历八月十五,遂宁民间历来特重此日全家团圆。是日,家家备糍粑、月饼、糖果、糕点、水果等。晚间燃橙香拜月后,赏月、吃月饼。新中国成立后,其习俗仍然如是。

    元旦节    亘古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旦日,相沿至清。民国时始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日,机关、法团、学校放假一天。新中国成立后,公历1月1日法定为元旦节,国家机关、单位、学校放假一天。有的要挂彩旗、贴对联或挂横幅,举办文艺活动,开新年茶话会,以志辞旧迎新。

四、礼仪

    婚仪习俗    遂宁在清代一般有合婚、定亲、报期、过礼、哭嫁、贺郎、迎亲、拜堂、回门等。民国时期,有的人家结婚不坐花轿,不拜堂,举行“新式结婚”,又称“文明结婚”,但绝大部分人家仍沿袭旧习。新中国成立后,婚仪极为简朴,城镇一般以烟、茶、糖果招待贺喜者,农村虽也承“过礼”、“做酒”之俗,但程序从简。20世纪70年代以后,逐渐趋于奢侈。城市除聘金外,全套家具、四季衣服、婚礼宴席均由男方承担,女方只备铺笼帐被及室内摆设等物;农村除见面、订婚时,男方要给女方衣物钱财外,迎亲礼金高达数百至千元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又承袭算命、合八字、择婚期过礼、迎亲、做酒宴等习俗,排场十分铺张,迎亲队伍由数辆汽车组成,结婚费用高达数万元以上。

    求子    遂宁民间有“养儿防老,积谷防饥”、“男儿是个宝、女儿不如草”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,且根深蒂固。求子传统风俗有求菩萨送子,多要去娘娘庙或寺庙的娘娘殿拜求送子娘娘施恩赐子。每年农历3月初3日(传为送子娘娘之生日)及其前后,各地娘娘庙(殿)的香火更盛。新中国成立后,上述习俗逐渐消失,但重男轻女思想仍有流传,20世纪80年代以来,拜神求子现象又有所出现。

    贺寿    遂宁境内贺寿俗称“做生”。寿龄逢十做大生,较隆重,贺仪多尚古礼,寿日前夜,设小宴集家人、至亲密友吃寿面、喝寿酒,贺寿形式多样,寿宴较为丰盛,新中国成立后,民间寿事从简,几近消失,一般做生多系子女晚辈与近亲好友备常礼致贺。20世纪80年代后,祝寿从厚之风逐日盛行,虽革除旧有仪式,但寿宴比以前更为讲究。有的为独生子女做生,操办得更为隆重

    礼节    遂宁民间交往历来有“有礼不灭,无礼不兴”、“礼尚往来”、“来而不往非礼也”的口语流传。清代,男子相见拱手“作揖”,妇女则行“万福”,至民国以脱帽、鞠躬、点头、握手为礼等礼节。新中国成立后,一般使用常用的“你好”、“对不起”等问候语。

五、崇信

    祀祖    遂宁境内历来有祀祖之俗,沿至民国仍无变更,除有宗族祠堂会聚族人祀祖外,每家还在堂屋正面神龛设神榜供奉祖先。每天由家中男子作“晨昏三叩首、早晚一炉香”的祭拜。每逢年节、中元、清明、冬至和婚姻、庆寿等重大家事以及初二、十六打牙祭等,都要燃香点烛,焚烧纸钱并以酒、肉(俗称“刀头”)供献祖宗。新中国成立后,此俗基本消失。

    算命    又称为“算八字”,遂宁民间流行。男女婚配请算命者“合八字”,居宅修建、乔迁也都先请算命者择期,而平常求卜问吉凶、探祸福的更多。新中国成立后,这些迷信活动,除看相、算命还有一些人相信外,其余已基本上消失了。20世纪80年代后,迷信活动又有所抬头。

    拜佛    遂宁民间拜佛习俗源远流长,崇信神佛者亦极多。传说遂宁灵泉寺、广德寺是观世音三姐妹中的两姐妹坐禅圣地。从隋唐代以来,四方来朝,香火延续千余年。新中国成立后,寺庙庙产分给农民或收归公用,神像拆除,僧道还俗,求神拜佛活动消失。20世纪80年代后,敬神信佛者又逐日增多,尤其盛行敬奉观音与财神,不少城镇乡场供奉财神或天官。香会节及民俗节来灵泉寺、广德寺进香拜佛者,一天达数万之众,周边县城及成渝等地善男信女成群结队或乘坐汽车、火车或徒步来许愿、还愿。

    观音会    民间相传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辰,六月十九日为观音出家,九月十九日为观音成佛,故每年要办会三次。以二月十九日最为隆重。会期数日至十日不等。广德寺、灵泉寺终日鼓乐不断、香烟缭绕。远近善男信女抬着匾额、大香、大蜡及供品,络绎不绝到寺庙朝拜。至晚,虔诚的信徒挤满佛堂,席地而坐,通宵念佛。

Copyright (c) 2013 - 2014 广东省四川遂宁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d.
电话:020-37598181 传真:020-37598112 地址: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北197号新达城广场北座1802
粤ICP备20032501号 技术支持:粤海网络